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:牙周组织病

2017-08-11 11:27 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:华图教育

镜下见主要在牙龈的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,在沟内上皮的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,再下方为大量的淋巴细胞(主要为T淋巴细胞)。炎症细胞浸润区域的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或丧失。医时代为您总结根据慢性龈炎的病理变化又可分为以下两型:

炎症水肿型:牙龈的纤维结缔组织水肿明显,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、中性粒细胞浸润,还可见少量浆细胞,毛细血管增生、扩张、充血。

纤维增生型: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成束,束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,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,其炎症成分比水肿型为少。

以上两型炎症均只局限于牙龈组织内,其深部的牙周膜与牙槽骨均未见明显变化。炎症水肿型类似于炎症肉芽组织;纤维增生型类似于瘢痕组织。

一、牙周病病理变化

1.慢性牙周炎主要的病理特点是:

(1)牙龈慢性炎症;

(2)牙周膜纤维被破坏;

(3)牙槽骨吸收;

(4)附着上皮从牙颈部沿着牙根向根尖方向移动;

(5)牙齿周围有牙周袋形成。

2.牙周炎的发展过程

(1)始发期: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表现为急性炎症。一般持续2-4天。

(2)早期病变: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现大量淋巴细胞,主要是T细胞,少量浆细胞及巨噬细胞,渗出增多,结合上皮开始增生。可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。

(3)病损确立期:大量淋巴细胞,B细胞增多,多数浆细胞。浅的牙周袋。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。

(4)进展期:深牙周袋形成,基质及胶原溶解、变性、丧失。牙槽骨吸收,最终牙脱落。

二、牙周炎活动期的病理变化

1.牙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、牙垢及牙石的堆积。

2.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,可检测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。

3.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,一部分上皮增殖呈条索或网眼状,大量炎症细胞通过上皮层移出至牙周袋内。

4.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,形成深牙周袋。结合上皮出现钉突,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。

5.袋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,为炎症中心区。胶原纤维水肿、变性或消失,一部分被炎症细胞取代。

6.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,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可见多数吸收陷窝。

7.牙周膜主纤维束排列紊乱,胶原纤维疏松、水肿、变性,牙周膜间隙增宽,其间散在大量炎症细胞。

8.根面暴露的牙骨质可见不同程度的吸收,并可观察到沉积的牙石与牙骨质牢固地附着。

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病理上可分为三种情况:

①龈袋:又称假性牙周袋,牙周组织本身并未与牙体组织剥离,但由于牙龈组织增生、肿大,龈缘覆盖牙冠而形成龈袋;此时牙槽骨无明显水平型骨吸收,牙槽骨高度未明显降低。

②骨上袋:牙周袋底在牙槽骨嵴顶的上方,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,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,导致骨上袋形成。

③骨内袋: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,牙槽骨在袋的侧方,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,由固有牙槽骨垂直吸收所致。X线表现为牙槽骨垂直吸收,牙周膜间隙增宽。

三、牙周炎静止期的病理变化

1.牙周袋的袋壁组织在炎症修复期,可观察到在炎症中心区的边缘部位,有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,并见增生、扩张、充血的毛细血管,其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,形成炎性肉芽组织。在修复后期,牙周袋上皮下方或炎性肉芽组织下方与牙槽骨之间,可见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,或见粗大的胶原纤维增生,其间炎症成分较少,仅在增生的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。

2.牙槽骨吸收处于静止状态,一般观察不到破骨细胞。常可见原有的骨吸收陷窝区又有类骨质形成。原被吸收破坏的牙槽嵴顶部可见类骨质或新骨形成。

3.牙根面的牙骨质也出现新生现象。常见增生的粗大胶原纤维束附着的根面牙骨质,被牵拉而增厚或呈棘状增生。被吸收的根面牙骨质,也见新生的牙骨质修复。

4.增宽的牙周膜间隙,由于新骨形成,又恢复原有形态。牙周膜的主纤维束的排列也随着骨的修复过程而重新调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http://www.gmydjs.com/

即时推送执业药师考试信息、行业资讯,备考资料,欢迎关注,陪你一起过药考!

 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: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

(编辑:王爱文)

中健医考

中健医考

中健医考官方微信:huatuyiliao

立即关注
  • 发布 最新招考资讯
  • 推送 优质备考资料
  • 练习 全真模考题库
首页
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
京ICP备11028696号-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

手机扫码阅读

关注官方微信

X